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龙山街道,有一家深耕变压器设备的公司,十年磨砺,这家扎根于即墨数字装备产业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已从单一的设备生产商,成长为覆盖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工程与服务全链条的电力装备“全能战将”。
“一个月内,这条产线和隔壁车间的另一条将正式投产,我们的‘智造’能力将再上一个台阶。”在山东亚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变压器生产车间内,公司负责人刘焕明介绍着正在调试的自动化产线设备,语气中充满期待。车间窗外,一排醒目的黄色涂装电力工程车整齐停驻,正是这家“即墨智造”企业从昔日单一生产模式向如今“研产销服”一体化全链条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自2015年成立以来,这家拥有150余名员工(其中35名以上为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)的企业,其核心竞争力已远不止于生产环节: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,手握电力总包工程二级、电力设计乙级、安全生产许可,以及变压器、箱式变电站、高低压配电柜等核心产品的全套国家资质与3C认证,18项国家专利,25项软著是其贯穿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工程与服务全链条创新基因的有力注脚。
亚青企业成立的十年,是从聚焦单一环节“制造”到全链能力“智造”的十年。成立初期,房地产配套电力工程是其业务基石。“之前的业务大多分布在在新建小区、市政路灯、旧村改造等方面,这些项目的电力配套需求非常旺盛,我们的箱变、高低压柜、配电室设备和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,支撑了大量项目的顺利交付。”刘焕明回忆道。然而,市场风云变幻,亚青公司并未止步于设备供应商的角色。在公司业务连年增长的同时,持续深化产品研制和服务延伸,逐步将触角伸向设计、工程总包和综合服务,构建起覆盖电力装备全生命周期的能力版图。在刘焕明的带领下,亚青公司敏锐地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新能源蓝海。
转型的底气,源于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前瞻性的产能布局。如今,亚青公司拥有6条专业变压器生产线,构建起工序完备的小型产业链。2024年,整体产能已突破40000台大关,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品占比显著:储能专用变压器约1600台,风力发电配套控制变压器近8900台,光伏用变压器约2000台。随着两条自动化新产线台。
“自动化不是简单地替代人工,”技术负责人刘学兵强调,“它带来的是精度、一致性以及响应速度的飞跃。”新产线将明显提升MNS低压柜及特种变压器的批量化制造水平。多年来,亚青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对市场灵活性的追求以及服务体系的完善——这正是其“全能服务”的重要一环。对于容量1KVA以下的控制变压器急单,开辟了独特的“2小时应急绿色通道”。“从接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后,两小时内完成产品制作出厂,最大限度减少客户企业设备停工带来的损失。”展厅内,技术负责人刘学兵向记者介绍。快速响应能力,是其从单纯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变的关键。
新能源市场业务在国内高歌猛进的同时,企业的视野早已投向海外。凭借CE、ROHS认证及ISO三体系(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安全)的背书,亚青公司的产品已具备出口全球的资质,风电、光伏项目配套设备成为叩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。“海外,尤其是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的新能源电力建设需求巨大,是我们下一步的战略重点。”
然而,出海之路并非坦途。前期一个交付项目的沟通波折,让刘焕明深刻体会到“软实力”的短板。“技术细节的谈判卡壳了。问题不在产品性能,而在于沟通的精准度——翻译人员对专业术语的传递出现了偏差,双方理解产生鸿沟。” 他坦言,寻找既精通电力装备专业方面技术、又具备优秀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已成为海外业务拓展的迫切需求。“我们应该的是能‘听懂’工程师语言,并能精准‘转述’给国际客户的桥梁型人才。”
从专注单一生产的设备商,到覆盖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工程与服务全链条,再到布局全球的新能源装备解决方案提供者,山东亚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,是青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车间里舞动的线车、产线更新的机械臂、整装待发的工程车……共同勾勒出这家“全能型”电力装备服务商锐意进取的身影。
新产线投产在即,刘焕明和记者说,公司清晰地规划着下一步,持续夯实以自动化、智能化为核心的“硬制造”根基。这家即墨企业将继续深化“研产销服”,以更优的产品和更快的响应服务市场,在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浪潮中,书写着属于“即墨智造”企业的务实篇章。正如亚青公司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经营理念——“专业成就品质,服务铸就竞争力”,这条从单一到全能的全链跃升之路,注定在创新与突破中延伸。
联系人:张经理
手机:13389282290
电话:029-81616045
邮箱:13389282290@189.cn
地址: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华南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