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,如何让城市更安全、更“聪明”、更有韧性?威海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设全过程,全面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,助力城市更新建设的同时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。
作为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,威海地下综合管廊先后建设了11条总计40多公里,入廊管线多公里,管廊还建有一套智慧管理平台,这是目前国内智慧管廊管理系统中功能最全的商用化软件平台之一,也是国内少有的集燃气舱、水电舱和热力舱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。
智慧管廊运维经理窦汝锋说:“智慧管廊监控一体化平台,就像智慧大脑,遍布廊内数以千计的探测器、传感器就如同眼睛、耳朵、鼻子,24小时实时监控,包括温度、湿度、气体浓度等,若发生隐患,第一时间与大脑联动,我们快速响应,进行现场处置,避免造成更大损失,保障城市安全运作。”
传统的城市生命线监测手段,多依赖人工巡检、定期维护以及简单的传感器监测。受限于人力、时间与空间,难以全覆盖,不能及时响应。而智慧监测可以实时、精准、全面地采集数据,利用大数据分析、AI算法深度挖掘潜在风险,提前预警,自动控制,不仅能为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,还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。
数据“知”冷暖,服务能够前置化的背后是威海一整套智慧供热的监测系统。这套系统对接着全市10家供热企业智慧平台,通过物联设施实时监测水泵停运、超温和低温、管道泄露等功能,察觉缺陷第一时间处理。去年,依托智慧供热系统,威海在楼宇智能调节的基础上,开始试点户间平衡改造,在威海市区安装了1.5万套智能户阀和室温采集器,有了这些智能设备,供热不但可以调控到楼,还能精准到户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至2025这个供暖季截至目前,威海12345热线%以上。
威海热电集团高区供热公司总经理宋晓文说:“我们今年计划对80多个换热站做改造,还有对26000户用户进行户间改造。未来的智慧供热,用户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舒适情况来调整自己室内的温度,上班以后家中会实现一个节能的经济运行模式,下班途中的话打开App能提前升温,AI进行自动热负荷的分配调整。”
从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排除隐患到精准服务用户,威海在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方面不等不靠、主动作为,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设全过程,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,用智慧的方法全方位提升城市安全韧性。从2016年开始,威海投入430亿元,实施了300多项生命线工程。去年,山东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会在威海召开,威海成为山东省首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先行试点城市。
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、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曙光说:“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,聚焦管道设施老化、燃气泄漏、低洼易涝等明显问题,快速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,加装智能物联设施,实现燃气泄漏报警、汛期易涝地段监测等全覆盖,供热智慧管控率达到80%以上,让城市更韧性、更安全。”(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戚冬伟 刘洋 姜正馨)
联系人:张经理
手机:13389282290
电话:029-81616045
邮箱:13389282290@189.cn
地址: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华南城